企业管理制度\业务管理流程规范化建设
发布日期:2014-08-07浏览:2701
-
课程大纲
一、调研(了解层面评估):
1.培训前,通过电话、邮件、问卷等形式(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与授课老师直接沟通),对企业概况及学员需求,做一个深入调研,以确保课程内容符合企业实际情况,更具针对性。
2.依据确定的授课内容,调研学员听课前对培训内容的认知程度(了解层面评估表),以确保老师了解学员状态,把控好课程的深度,并为后续效果评估做基础资料。
备注:调研部分根据合作机构及终端企业的需求而选择,另外需提前协商老师时间。
二、授课(以咨询的视角讲授):
破冰:1.分组:
1)为保证效果、增加授课的趣味性、互动性、参与性,采用团队竞赛的培训方式。
2)进行团队分组,确定每组的队长、队名、口号。
3)宣布课程进行中的团队比赛规则。
2.现场思考:
1)通过本次培训,您最想解决的问题是?
2)综合小组成员的问题,按顺序写在大白纸上。
(一)管理体系概论
1.什么是管理
2.企业经营与企业管理的关系
3.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
4.如何构建管理规范体系
5.管理制度、业务管理流程建设在管理规范体系中的作用
6.管理体系的规范对管理者的要求
(二)管理制度及业务管理流程的规范化管理
1.什么是管理制度
2.什么是业务管理流程
3.管理制度和业务管理流程的区别与联系
4.理清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及业务管理流程清单
5.怎样制定管理制度
1)按照流程的思路梳理制度
2)制度中如何体现出业务点的规范
3)制度中如何制定奖罚的标准
4)撰写制度的格式及要求
案例分析:某公司培训管理制度的制定
6.怎样制定业务管理流程
1)梳理流程节点的工具及方法
2)界定流程节点的责任人及配合人
3)明确流程节点的工作内容及操作方法
4)明确流程节点的工作标准
5)对流程节点考核
6)制定流程的格式及要求
案例分析:某公司仓库管理流程的制定
7.如何让管理制度、业务管理流程执行落地
1)制度、流程的培训
2)制度、流程的执行检查
3)制度、流程检查结果的奖罚
8.管理制度的再完善及业务管理流程的再优化
分组讨论:分组现场模拟制定企业内部的相关制度和流程
课程回顾与分享:学员的心得体会;学员的案例分享;老师的课程回顾与现场答疑
三、问卷(反应层面评估):
1.培训项目结束时,立即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,来收集受训人员对于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评估。包括对培训讲师、培训科目、设施、方法、收获、特别是培训内容的看法。这个评估可以作为改进培训内容、培训方式、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建议或综合评估的参考。
2.依据授课内容,对学员听课后的感知情况,进行课程后评价并统计结果。将评价数据与培训前调研数据做比对,以此来确定学员在培训前、后,对知识掌握的提高程度。通过培训前后的数据对比,将培训效果的基本价值直观体现出来,避免培训后看不到效果的尴尬,让企业领导看到实实在在的培训效果,有利于培训主管开展工作。
3.问卷结果由合作机构或者终端企业汇总,并提供给培训讲师一份汇总版评估表。
备注:问卷部分根据合作机构及终端企业的需求选择,可用机构或企业的评估问卷。
四、考试(学习层面评估):
1.培训课程结束后,采用书面考试和课后作业的方式,考查学员对课程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。考试环节的设计,可帮助学员对培训内容整体回顾、总结、消化,并与自己实际工作对接。
2.考卷结果由合作机构或者终端企业汇总,并提供给培训讲师一份汇总版。
3.作业部分是培训现场的延伸,引导学员通过所学知识结合工作实际,对作业题进行深入分析、思考,对作业题中出现的场景,找出更优的解决方案,提高参训者由知到行的转化能力。
备注:考卷及作业部分由培训师根据课程内容针对性设计。
五、跟踪(行为层面评估):
1.培训项目结束后三个月,为行为改善期。讲师针对本次授课内容,提出行为层面的改善点,学员对照需改善点的差距,提出改善措施,并由企业跟进检查改善情况。由受训人员的上级、同事、下属或者客户观察他们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发生变化,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,确保学员工作技能的提高。这个层次的评估通常需要借助《行为改善措施表》,来记录学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行为变化。
2.行为层面的评估是考查培训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,也需要企业投入较多的精力。
备注:《行为改善措施表》由培训师根据课程内容和企业对学员的要求针对性设计。